三丰智能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3-02-23 43871阅读

三丰智能(300276)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三丰智能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行业发展状况   按照广义的行业分类,公司处于国重点支持的装备制造业;细分属于先进制造业内的“工业自动化”子行业;具体业务主要围绕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展开布局,包括智能输送系统集成、智能焊装系统集成、移动机器人及智能仓储系统集成、高低压成套及电控设备及其它业务等。   智能制造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其发展程度直接关乎我国制造业质量水平。发展智能制造对于巩固实体经济根基、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新型工业化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相继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引领作用,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国内消费也不断升级,并带动工业自动化产业的升级。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建设的中期,国内对于工业制造设备的投需求非常大,与此同时国内工业自动化装备、智能化装备的投需求相应的也很大。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发展,我国工业增加值逐年递增,这为我国工业自动化行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当下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工人的增加速度已经不能满足国内制造业规模扩张的速度,用工难问题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的困扰。用工难问题也使得工业劳动力成本日益上涨,人工成本的不断上涨迫使部分制造业企业开始采用自动化程度更高的生产设备,以抵御人工成本不断上涨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扩大了对工业自动化产品的需求。另外,当前我国能源和环境现状也促进着我国工业自动化的发展。我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消费国,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能源需求量持续增大,与此同时,我国的环境正面临严峻挑战。因此,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建立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成为了我国工业的必然选择。然而,与传统生产线相比,工业自动化产线原材料利用率、生产效率、产品良率优势较大,有助于降低能耗与污染物排放,因此工业自动化发展必不可少。   (二)公司产品的市场地位、技术水平及竞争优势   随着工业自动化行业的发展,公司不断向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贴合用户的需求,将软件、硬件与通信技术有机整合,提供完整的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公司自身定位为工业自动化转型方案供应商,多年来在系统集成技术、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凭借较强的项目总包能力跻身行业第一层次梯队。   公司围绕工业自动化转型在装备层面的需求潜心研发,注重应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通、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手段不断完善和丰富产品线,并融合了信息技术领域的网络、计算、存储和智能应用的核心能力,为企业提供安全、实时、灵活的工业现场本地数据处理解决方案。在、工程机械等下游应用领域,公司的“数字化间工艺规划与仿真技术”、“乘用底部柔性合装系统”、“底盘分装线柔性磁浮拧紧系统”等产品仍保持技术领先和市场占有率优势。在智能焊装领域,公司的“新能源电池模组装配焊接生产线”、“全自动超声波焊点质量检查系统”、“基于5G通技术的智能装备检测系统”等产品的技术处于业内领先水平。在智能仓储领域,公司的“基于机器视觉的物流仓储智能在线盘库与货架检测系统”等产品的技术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在工业移动机器人领域,公司的“高精度智能自主移动机器人AGV及输送系统”、“基于CPS混合供电技术的多联动重载移动机器人系统”等产品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发挥技术优势的同时,多年来公司还凭借优异的产品性能、稳定可靠的产品质量、及时周到的服务,赢得了众多优质客户的认可,积累了覆盖全国的客户网络,打造了业内知名的品牌,形成了品牌优势。通过大型项目的历练,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培养了精干的人才团队,形成了项目经验优势和人才团队优势。   公司作为定制化智能制造装备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一直从事相关定制化、个性化研发制造工作,是国内最早进入该领域的企业一。重点业务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客户主要为整制造及工程机械相关企业,需求较为多元化,对服务能力全面性、集成整合能力的要求高,其在供应商的选择方面有严格的标准,对供应商的品牌、规模、质、经   验、技术能力及业绩有严格的要求,并倾向于选择有长期合作关系、产品质量有保证、售后服务完善的供应商,以保证生产线运行、维护、升级和改造时的稳定性。对此,公司作为智能制造装备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具有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能够动态把握客户对于智能化建设的技术需求及发展趋势,根据客户的业务模式和生产特点,为客户定制差异化的整体解决方案。相对于国内多数系统集成商,公司能够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制造装备,满足制造过程中多个环节的需求。作为中国领先的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企业一,公司凭借深厚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项目开发经验,成为众多世界知名品牌的首选供应商,主要服务客户包括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上自主系列品牌、比亚迪(002594)、长安、广、三一等高端优质企业。   (三)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公司自身定位为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集成供应商,报告期内公司仍主要从事智能装备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安装调试与运维服务,包括以下五大板块:智能输送系统集成、智能焊装系统集成、移动机器人及智能仓储系统集成、高低压成套及电控设备、智能停及油品贸易等其它业务。   1、智能输送系统集成   公司为制造企业提供智能输送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主要产品包括:自行小悬挂输送系统、摩擦输送系统、板式输送系统、滑撬输送系统、滑板输送系统、地面链式输送系统、积放链式悬挂输送机、钢丝绳输送机、物料悬挂平移输送系统、升降及翻转系统、辊子输送机、底部机器人柔性合装(拧紧)系统、轮胎输送系统、座椅输送系统等,主要应用于、工程机械、军工、农机等行业。产品可实现自动输送、自动升降与翻转、自动送钉与拧紧、自动积放等功能,并具有智能控制、精确定位、混线生产、故障报警与自诊断、与管理层设备的联网通、远程监控、远程运维服务等特点。   2、智能焊装系统集成   公司为整厂提供集工程管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装配集成、安装调试、售后服务于一体的智能焊装生产线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主要产品包括地板智能焊装生产线、侧围智能焊装生产线、门盖智能焊装生产线以及身智能主焊线等,覆盖白身焊装的全工艺流程。公司已掌握的核心技术包括:智能焊装装备整体设计及全面集成技术、工业机器人全领域应用技术、数字化工厂(间)的工艺规划仿真及虚拟调试技术、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身焊装质量智能检测技术、柔性化白身总拼技术、工件输送浮动定位技术等,涉及产品开发设计、生产制造、系统集成等多个技术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3、移动机器人及智能仓储系统集成   为各行业的客户提供物流和仓储自动化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主要产品包括:AGV自导引小、RGV地面智能小、立体仓库及智能控制系统等,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电、医药、化工、造纸、烟草、具、仓储物流、电子等行业。   4、高低压成套及电控设备   高低压成套及电控设备,主要产品包括:高压开关设备、预装式变电站、低压开关柜、配电柜、动力柜、PLC控制柜等。   5、其它业务   公司所从事的其它业务还包括:智能停系统集成、油品贸易、智能制造系统相关配件和维保服务等。   (四)公司的经营模式   公司主要向工业企业提供智能焊接产线、智能输送与物流等成套系统设备,以满足客户稳定高效地进行生产制造的需求。凭借丰富的项目经验、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对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的深刻理解,公司开展方案设计、加工制造、组装集成等业务流程为工业制造等领域客户提供个性化、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装备及相关配件,并通过各个细分业务匹配客户需求,获得整体持续业务机会。以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业务为主线,互相促进、提升客户关系,形成良好的业务循环,以此持续围绕客户挖掘业务需求获取营业收入。公司处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客户对产品及服务的需求差异较大、性能要求高、实施要求严格。因此依托客户、技术、经验、人才等方面的行业门槛和竞争壁垒,公司的产品及服务具有较高的附加值,有利于形成较强的持续盈利能力。   (五)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   2023年上半年,公司各项工作按计划有序展开推进,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98,188.15万元,同比增长44.16%,报告期实现营业利润3,720.47万元,同比增长22.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09.93万元,同比增长25.24%,扣除非经营性损益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3,002.78万元,同比增长192.43%。主营业务中新能源行业贡献的营收较大,主要得益于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与相匹配的公司行业聚焦战略。   市场方面,公司智能焊装、智能输送成套设备、自动化仓储设备和AGV机器人等各项主线业务均有较好增长,通过系统定制为客户提供最优解决方案,进一步提高行业市场占有率。公司凭借不断的技术创新和高效的项目管理及实施交付能力,持续获得客户认可。同时,公司顺应市场发展新趋势,聚焦行业重点优质客户,在稳固智能焊装市场领先优势的同时,加大在智慧物流产品领域的源投入和拓展力度,并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在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公司整体获单能力不断加强,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手累计有效市场订单达到44.47亿元。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满足“智慧工厂”需求的产品体系,多维度覆盖客户多样化需求   智慧工厂是现代工厂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也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能使管理者清楚掌握产供销流程,提高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减少生产线上人工的干预,从而实现工厂的高效、节能、环保和人性化。智慧工厂通常包括智能仓储、智能物流、智能间、智能品控、信息集成、追溯管理等模块。公司将自身定位于“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围绕“智慧工厂”的需求打造业务板块,已在智能物流、智能焊装、智能仓储、信息集成等领域形成了较强的技术实力和竞争优势,产品品种更加齐全。公司的业务板块和服务能力日益完善,几乎能全面覆盖“智慧工厂”的各个环节,形成业务闭环,真正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可助力客户实现数字化工厂(间)的工艺规划与仿真,基于工业互联网、5G技术的工厂信息化控制,基于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和数据采集系统(SCADA)的柔性排程等功能,成为目前国内少数能为智慧工厂提供集仓储物流、焊接加工、智能控制于一体的全面解决方案的企业一,业务技术相比仅专注于单一产品体系的竞争对手更具“柔性化”,更能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在整生产领域,公司掌握自主研发的相关核心技术,具备多维度产品体系的制造与服务能力。   2、重视研发与技术提升,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   公司始终以技术提升与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动力,高度重视研发与创新工作,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并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体系,产品的技术竞争力越来越强。   (1)持续保持较高的创新投入。在设计创新投入机制时,将研发经费纳入企业年度预算管理,保障研发创新所需的金到位,以投入促产出,推动创新成果可持续供应。   (2)加强研发队伍建设。一是引入竞争机制,大胆启用新人,让一部分有潜力的技术人才脱颖而出;二是公开招聘研发人才,起到了补短板、激活力的作用;三是建立了新入职大学生的传、帮、带机制和培养规划,包括培训、跟踪、考核等,使新入职的大学生快速成长;四是提高研发队伍的地位和待遇,明确责任,让进入技术中心的员工有荣誉感和使命感。   (3)加大研发平台建设和产学研合作力度。依托公司与高校共建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凭借政府支持,搭建了关键技术研发的测验检测共享平台。“院士专工作站”、“省博士后创新岗位”,以及和机械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东风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理工学院等国内设计院所及高校院所建立了良好的技术交流渠道与合作关系,提升了技术研发的理论高度,有力支撑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水平的提升。三丰智能及子公司技术中心已被认定为国企业技术中心,这也是公司长期以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创新人才团队建设的结果,也是对公司创新能力、创新成果与技术水平、核心竞争力的肯定。后期公司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强化技术创新投入,充分发挥国企业技术中心在公司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公司稳定健康发展。(4)完善激励机制。合理制定创新研发人员的绩效机制、分配机制,有效调动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优秀的管理和员工团队为公司后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公司作为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型企业,具有科技含量高、人才需求层次高等特点,面对未来国际和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的态势,公司给管理和员工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确立唯才是用的用人原则,营造“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氛围。干部队伍更加年轻化、专业化,企业的凝聚力更强。   (2)对中层干部岗位进行公开选聘,通过分阶段考核为员工晋升提供判断依据,对暂时考核未达标者,作为储备干部培养,调动了多方的积极性。   (3)将团队建设目标贯穿到各部门和各子公司,计入相关分管领导的年度绩效考核目标,将引进与培养优秀员工和团队作为各级部门和领导的主要工作任务一,针对技术、销售、项目管理等重要岗位,做到后继有人,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4、丰富的项目经验和卓越的项目管理能力,提升合同订单交付质量   公司长期作为国内外主流整厂商的重要供应商,积累了大量先进工艺技术应用案例,并通过进一步自主研发,各类主要技术应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公司多年来坚持以和工程机械行业为主战场,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项目经验,使得公司能够深刻理解此类客户的行业特点和业务属性,准确把握客户需求,进而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多个大型项目的历练和积淀,公司形成了卓越的项目管理能力。公司还通过将七个项目部和生产部确立为独立核算单位,赋予项目部更大的权限和职责,使项目管理更加扁平化,调动了项目相关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项目管理的效率,提升了合同订单交付的质量。   5、与优质客户长期合作,是众多知名企业的稳定合作伙伴   公司客户为制造及供应链相关企业,对于产品的技术、质量和工期等方面要求较高,其在供应商的选择方面有严格的标准,因而对供应商的品牌、规模、质、经验、技术能力及业绩有严格的要求,并倾向于选择有长期合作关系、质量有保证、售后服务完善的供应商,以保证生产线运行、维护、升级和改造时的稳定性。多年来,公司在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对制造智能化解决方案设计有较为深刻的理解,能够深度挖掘客户需求,提供更好的产品。凭借强大的工艺设计能力和制造保障、丰富的项目经验、优异的产品稳定性和完善的售后响应服务体系,经过多年的积累,公司在国内建立了广泛的客户基础,收获了包括上集团(600104)、一集团、东风集团、广集团、北集团、陕集团、中国重(000951)、江淮集团、长安、吉利、长城(601633)、奇瑞、宇通客(600066)、比亚迪、三一重工(600031)、徐工集团、柳工(000528)集团、中联重科(000157)等一批优质大客户的好评和信赖,形成了良好的市场信誉和品牌效应以及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并逐渐成为众多客户战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智能装备供应商。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原材料价格波动及供应风险   公司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为各类钢材,需购买的零部件包括电机、控制器等,原材料价格波动会给公司带来一定的成本压力,某些关键零部件采购的困难可能影响工程进度,构成经营风险。   公司与主要供应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将积极利用集中采购渠道带来的规模优势,降低采购成本,减少供应链价格波动的影响。   2、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近年来智能制造装备制造业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加入市场竞争的行列,竞争日益激烈。更加激烈的竞争有可能使市场更加分散,并可能影响到参与竞争的各企业的利润水平,将行业发展推入平台期。如果公司不能准确把握行业技术发展的趋势,持续创新,可能面临竞争加剧导致利润率下降的风险。   公司通过长期积累,掌握了核心技术,拥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赢得了良好的客户口碑,构建了品牌壁垒。公司将持续加强研发创新和市场开拓,维持公司的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巩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以应对更加激烈的竞争。   3、应收账款余额较大的风险   公司的收入确认政策为客户终验收后确认收入,而基于行业惯例,客户从完成验收到付款存在一定的付款周期,导致公司应收账款金额较大。如果出现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远不及预期的情形,将对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金周转及偿债能力带来不利影响,或将导致坏账损失或现金流不足的风险。   为此,公司通过进一步完善客户档案、加强客户信用审核;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跟踪管理,制定严格的销售回款考核制度;开展定期及不定期的对账清理工作;对逾期的应收账款,根据不同拖欠时间及不同信用品质的客户,采取不同的催收方法等一系列措施,妥善应对相关风险。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车界爆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